简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新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18
扬提供扎实的客观依据。在人类理性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地位的科学精神,对构建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也具有重大的意义。科学精神的本质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的正确性。在社会高度发展,人文精神需要整合科学与人文特质,将科学精神融合于人文精神的价值中,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既有区别之处,在冲突与对抗的过程中又有着日益贯通的趋势。[11]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在社会中达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拥有共同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处在现代化的转型时期,知识和科技进步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科技、掌握科学知识已是势在必然。要满足这一要求,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自觉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人文精神是社会文化建设的灵魂,凝聚社会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目的导向,创新科技价值观念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造就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科学的应用产生的生产力为人文价值的实现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为此,既要拥有科技精神,拓展能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又要凸显个性,尊重自然,培养以德性为根本的主体自由的现代型人格。
参考文献:
[1]吕乃基,樊浩.科学文化与中国现代化[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2]仇金彪.科学的命运,人的命运——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J].思想理论,2002,(2).
[3]吴国盛.弘扬科学精神:两种思路[N].科技日报,2001-4-3.
[4]刘献君.知识经济呼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A].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3卷)[C].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5]彭纪南.现代信息科技革命与两种文化的融合[J].自然辩证法,2001,(6).
[6]欧阳康.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与共建[N].光明日报,2003-11-6.
[7][9]龚育之.论科学精神[N].人民日报,2000-10-10.
[8]刘大椿.人文背景下的科学精神[J]哲学动态,1995,(4)
[10乔治·萨顿.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M].华夏出版社,1989.
[11]王永辉.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上一页 [1] [2] [3] [4]